鄉情瞭望台--黃福鎮

 

張簡、簡姓家祠敬祖榜樣

 

張簡、簡姓可以說是高雄縣大寮鄉第一家族,在醫界和地方政壇都有傑出的人才。目前,在大寮鄉拷潭村靠近高雄監獄職員宿舍左側的後方,建有一座 三百坪 的大祠堂,供奉張簡和簡姓共同的祖先德潤公,以發揚飲水思源、敬祖認宗的精神,具有教育意義。

 

據了解,張簡這個複姓是由張、簡兩姓的婚姻關係造成的,和歐陽、司馬、皇甫等複姓不同,但是張簡這個姓氏的起源和經過是怎樣形成的呢?外人不得而知,就是他們本族的人,知道的也很少?根據民國五十八年,張姓族人編寫的「簡氏大族譜」上記載,簡氏家族最可靠的近祖,元末明初到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定居的簡德潤、他在當地開設私塾,教授生徒,名聲很好:後來他受到當地富豪張進興的青睞,招請「入贅」,頗受禮遇,成為張家座上客。

 

明洪武四年(西元一三七一年),簡德潤入籍張家,生了八個兒子,為了兒子姓氏歸屬問題,張家和簡德潤各有意見,僵持不下。最後,他們一起到廟裡請示「神意」,同意八個孩子都姓「張簡」,才解決紛爭,不過,聽說德潤公的後代,有些人姓張簡,有些人恢復姓簡,他們都在明末清初,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姓簡的人較多,住在台中、嘉義。另有部分「張簡」姓的後代來台後,定居在大寮鄉拷潭村。

 

德潤公的第十五世孫張簡福興,於清朝咸豐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在今大祠堂現址設置了張簡、簡氏家祠,由大寮、鳳山和屏東一帶的張簡和簡氏共同祭拜祖先,和台中、嘉義所設的簡氏祠堂一樣,大家都奉德潤公為開基始祖。

 

二次大戰期間,大寮這座家祠受損嚴重,經整修後。尚可維持原貌。民國七十六年,張簡祭祀公會委員會重新建祠,花費近五千萬元,在原址完成了現在這一棟外貌雄偉的大祠堂,並定名為「追遠堂」,家族每年都會舉行祭拜先祖的儀式,以喚起子孫尋根探源,敬祖認宗的意識。

 

目前,張簡姓和簡姓約佔大寮鄉近十萬人口約三分之一,大多居住在拷潭、昭明、新厝、義仁、永芳等村,並且得意於醫、政界,張簡家族出了許多醫師,名滿杏林,經濟環境都不錯。簡姓家族曾經擔任數任的鄉長和中央民意代表,兩姓都是大寮地方舉足輕重的望族,更難得的是,他們重建祖祠的作法和用意,可說是地方鄉土文化的一項特色。因此大寮鄉文史協會特別把張簡、簡姓家祠,列為鄉內重要的人文景點。

 

 

張廖簡宗親源流

 

1.張姓源流

 

黃帝軒轅氏之第三妃彤魚氏,生下少昊,青陽之第五子揮公,生而智慧,具有天性之技能,時蚩尤之亂,帝征討蚩尤戰於涿鹿,尤有妖術作霧,帝兵難辨方向,始作子午儀以定方位,更以色旗分定八方,為攻守進退,尤不敢出,仍以妖霧作幕隱匿,繼而伺隙襲擊帝兵,出沒無期,難以測防,帝甚憂之。揮公隨父出征,苦無解父之憂,夜難入寐,徘徊帳外,偶仰望天河,觀狐狸星,從東北而竄西南,竄光之後有尾閃閃白光,觀其竄出星槎形如龐大半月點線,乃倣其形創造弓矢彈丸,遠近分用射擊,呈獻於帝,因適武備之用,帝命逢霧射擊,蚩尤被迫入海,尤亂遂平,帝以弓紮於旗上,而曰弧旌表其功,並以弧之意賜姓張。而清河係揮公受封邑,遂家焉。

 

2.張廖姓源流

 

始祖張愿仔公,字再輝,張天正公之三子,母陳氏,洪武七年自原籍雲霄和尚塘遷來詔安縣二都官坡廖三九郎公家中進贅,是為詔安二都官坡清武始祖。

 

公為人俊秀而豪傑,朴實而忠厚,常負販往來詔安官坡,因常宿平寨廖三九郎公家,三九郎公殷富無嗣,單生一女名曰大娘,品貌端莊,敏慧賢淑,能通詩書,事親至孝,公思遠客出祖者招之為婿,見愿仔公乃遠客出祖者,兼之忠厚朴實,堪任東床之選,公悅之遂招為婿,視若己子,並將田園產業悉付愿仔公掌管,公事岳父母克敬克孝,無異生身父母,廖公仍恐百歲後忘廖還張,故向愿仔公立誓口:「得我業而承我廖者昌,得我業而忘我者不昌」,愿仔公亦誓曰:「生當姓廖,死必歸張」公囑其子友來曰:「汝如為父由來否,汝父原住清河雲霄和尚塘,姓張也。因來平寨入贅廖家,原籍有祖業,汝以後應回祭掃宗祠,為人子當思孝道,廖家公媽更不可忘,生事死葬時,應如汝父往生一樣,事亦須囑代代子孫遵之」。故世代相承,於戶籍書廖,神主則書張,因稱死張活廖者緣故此之由也。自洪武八年乙卯傳至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丙午,計五九二年,相傳二十三世矣。

 

3. 簡張姓源流

 

德潤公係開華公之第四子,乃永定縣會益公之九世孫也,遊至南靖縣永豐里梅林村,設教書館,公敏性溫厚,學才淵博,教眾數年時,遇一位地理師名曾巡先生字茂廷,由江西來南,投宿書館,感公厚待,指獻吉地,公回永定洪源村,負請一平公之骸骨卜葬該地,形如走馬攀鞍踏蹬之穴,維時鄰社長窖,義祖張進興公之子少故,家產頗富,媳婦劉氏孝行,不允他適,欲從翁姑,張公感其孝順,願招賢才之士以成其志,素聞我祖德潤公寬弘大度,遂求入贅,至明洪武四年在長窖入籍姓張,為永豐里 九甲 里長,至洪武九年,抽充興化府平海衛,禧千戶軍一名,公常思我係簡氏血統由來,難忍絕簡成張,意欲張簡均傳,但二妣不從而論,後三人會同焚香告天,結論愿為張簡均傳,自長窖建立張簡祠宇,自德潤公再稱為第一世。

 

 

~~~~~~~~~~~~~~~~~~~~~~~~~~~~~~~~~~~~~~~~~~~~~~~~~~~~~~~~~~~~~~~~

 

 

宗族開基事蹟

 

簡姓一族自始祖簡師甫,以諡為氏,著范陽之望,其斯為地,以人重哉!

 

1.張簡聯宗由來

 

簡德潤公係開華公之第四子,乃洪源會益公第九世孫也也因汀州連連烽火,公因避兵禍,由汀州府永定縣太平里洪源村遊學至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梅壟坡,設館授徒,教授數年時,有貢州府興國縣三寮里,地理師曾巡先生字茂延,避雨投宿書館,感公厚待,默點一吉穴酬公之情,坐癸向丁,形如馬攀鞍踏豋之穴,公遂回洪源祖厝,奉迎曾祖宇遠公之骨骸卜葬該地。毗鄰長窖社,殷戶義祖張進興公,生嗣夭故故遺下媳婦劉氏,孝行純篤,欲終身事奉翁姑,不肯他適,張公感其孝行,願招賢才之以成其志。

 

素聞公寬弘大度,稟性溫厚,學識淵博,遂求入贅。於明洪武四年(西元一三七一年)入籍張門,為永豐里九甲里長,是張賴簡而光其前,簡繼張而裕其後。至明洪武九年(西元一三七六年)抽充興化府平海衛,禧千戶軍一名,以衛海疆。公畢生愛祖重源,尊理知義,常思我係簡氏血統傳來,難忍絕簡成張,意簡張均傳,但張公妣不而論,最後三人會同焚香告天,結論願以張簡先祀相傳,在長窖建立張簡祠宇,自德潤公再稱為第一世。其後子孫分支散居各地,由簡德潤之脈自主「清簡」,張進興之脈亦自立「清張」。今本省各地及高雄,鳳山數戶,姓「張簡」之宗親乃源自長窖。

 

2.張廖簡由來

 

探討過:簡姓淵源,張姓淵源,以及簡張聯宗緣故,張廖合宗緣由等詳細敘述,得知簡張及張廖係因招贅關係,才宗源親合,致以簡廖有無緣故,查無資料待考。至於張廖簡三宗之稱,據考之漳州南靖長窖,並無三宗之稱。
只係台灣昔日基隆郡界內,先民組織十二姓氏族親,於農曆七月中元節普祭,每年主祭輪流一姓氏,謂當年普祭之主祭者,為加強熱鬧起見,所查張簡緣故,張廖緣故,聯合為張廖簡之稱,乃為一姓氏參加七月中元普祭而設,故張廖簡三宗,應稱張廖簡聯宗。

 

3.張廖合宗由來

 

張廖合宗緣由起自張原仔公字再輝,張天正公之三子,原籍雲霄,西林和尚塘。公為人俊秀而豪傑,朴實而忠厚,因負販常往來詔安官坡,常宿平寨廖三九郎公家。廖公殷富無嗣,單生一女名日大娘,品貌端莊,敏慧賢淑,能通詩書,事親至孝,廖公思欲遠客出祖者,招為東床。
見張公乃遠客出祖者,兼之忠厚朴實,堪為東床之 選,遂招為婿,同居同食,視若己子,並將田園產業,悉付張公掌管,公事廖公妣二人克敬克孝,無異生身之父母。張公入遂廖家之後,改為廖姓,生下子女均為姓廖,廖公仍恐百歲後,張原仔公背廖歸張,故向張公立誓曰:【得我業而承我廖者昌,得我業而忘我廖者不昌】。張公亦誓曰:【生當姓廖,死必歸張】。故世代相承,於戶籍則書廖,神主則書張,此乃一般所俗稱【活廖死張】者緣故此來也。

 

 

范陽堂簡姓宗親會:http://www.taconet.com.tw/sdchin

 

大陸 簡氏家譜:http://www.pzhqx.com/jsjp/

 

簡氏家族網站:http://www.chien.idv.tw/home12/9853/our-lineage.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2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