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氏族譜 附序


國朝順治年間簡謙居為江南學使觀尤侗贈詩一首云:


淵雲墨妙起西川 江南江北徧管絃 獨有文章能報國 祇裳風雅去朝天


主恩應許衣裳錫 師教遠同鐘鼓傳 此曰諸生來問字 筍中賦得帝京編


 


詳載尤西堂全集,而詩中云,起西川(註一),可見簡氏之傳,自雍公始矣。考其涿郡(註二),是為范陽(註三),其先奏罷鹽法,或詳明性理,或受尚書之駿業,或建定國之鴻謨,微聲遠報,代不乏人。


自洪源始祖會益公,江西省寧化府知貴縣石壁里人氏。


只生簡中和公,即遊來福建南劍州(註四),即今建寧府,教授生徒。至宋孝宗乾道二年,又詣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籃路口居住,僉督築城。


至三世祖致德公又卜遷於未分福建省上杭縣時所轄地方,福建省永定縣太平里洪源村坪隔口,公見仁厚之鄉,遂置祠堂宇,是為洪源開基祖始之傳。


至九世德潤公,於大正至政元年遊至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元清河,后改范陽,教授生徒,公稟性溫原博學,設教數年,從遊日眾,時有江西省懿州府興國縣三寮村地理師曾巡先生投宿書館,感公厚待,指送墓地一穴,公回洪源,負請曾祖一評公,諱宇遠遺骸安葬此地,即梅林村牛欄下厝,坐癸向丁,形如走馬攀鞍踏橙穴也。


維時鄰社長窖義祖張進興公子妖亡,家資殷富,媳婦劉氏,孝行純篤,欲從事舅姑不他適,張公感其孝行,願招才之士以成其志,張聞我祖德潤公,寛弘大度,遂求入贅,生八子,明洪武四年辛亥,在長窖入籍姓張,兩姓得其光前裕後,起基為永豐里九甲里長。


至洪武九年,抽充興化府平海衞莆禧千戶軍一名,傳至四世裔孫,建立大祠堂宇享祀不忒,馨香萬年,揆厥由來皆從忠厚立其本,重學培基,用能保世滋大。其前世來歷所可微證者,蓋如此。


至嘉靖三十三年,時有太平里族叔州判事簡策省察,簡要生員,簡廷美,前來認稱原籍江西寧化府,除我祖福建御使簡省上祖分支來也,傳有底冊存證,未知實否,但諸譜登載皆始我祖會益公,故抄而錄之,以侯參考云。


 


 


 


註一:西川: 指蜀地,现在四川除了甘孜一带都是,还包括云南北部一点;西川在很多时候,指的就是整个益州。益州,中國古地名,西漢開始設置的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一帶。


 


註二:涿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漢高祖置,治涿縣(即今河北涿州市)。


 


註三:范陽:中國歷史上,古代的一個地名和行政區劃,約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廣義上的范陽有時和幽州通用。唐朝武德7(624),涿縣改為范陽縣。天寶元年(742)將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陽郡,治所在薊縣,轄境屢變,約在今河北懷安、新城以東,撫寧、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區。


 


註四:福建南劍州: 南劍州地名,即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區一帶,位於福建省北部,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因傳說“幹將莫邪”在此“雙劍化龍”而得名劍州、劍津。後為與四川劍州區別,所以又名南劍州。


 


 


簡氏之傳,自雍公,起西川(即今四川省內),考其涿郡(即今河北涿州市),是為范陽(涿郡和范陽是同一個地方,約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


洪源始祖會益公,江西省寧化府知貴縣石壁里人氏。


只生簡中和公,即遊來福建南劍州(即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一帶),即今建寧府,至宋孝宗乾道二年,又詣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籃路口居住。


至三世祖致德公又卜遷於未分福建省上杭縣時所轄地方,福建省永定縣太平里洪源村坪隔口,置祠堂宇,是為洪源開基祖始之傳。


至九世德潤公,於大正至政元年,遊至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元清河,后改范陽。德潤公回洪源,負請曾祖一評公,諱宇遠遺骸安葬此地,即梅林村牛欄下厝,坐癸向丁。明洪武四年辛亥,長窖義祖張進興,遂求入贅,德潤公在長窖入籍姓張,生八子,兩姓得其光前裕後。起基為永豐里九甲里長。至洪武九年,抽充興化府平海衞莆禧千戶軍一名,傳至四世裔孫,建立大祠堂宇。


第七房(第七子)第十世貴智公


以九世德潤公為開基始祖,定為一世祖開始計算。


第十一世攸叙,移居台灣。


 


 


西川(即今四川省內)


-涿郡(即今河北涿州市)(涿郡和范陽是同一個地方)


-江西省寧化府知貴縣石壁里


-福建南劍州(即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一帶)


-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籃路口


-福建省永定縣太平里洪源村坪隔口


-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元清河


-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2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