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鬆;下浮緊;布薄易上浮
|
第五部分 |
使用和保養 P.57~58 |
|
類別 |
故障情況 |
可能發生的原因 |
處理方法 |
轉動方面 |
機架聲音大 |
1.搖杆曲軸及搖杆軸承鬆動 |
旋緊搖杆曲軸處的方架頂尖螺釘旋緊軸承蓋。 |
2.搖杆下端搖杆球鬆動、踏板鬆動。 |
旋緊下端搖杆球接頭和踏板二邊的方架頂尖螺釘。 |
||
3.下帶輪螺釘鬆動。 |
旋緊螺釘。 |
||
4.鋼珠環及曲軸磨損,鋼珠脫落。 |
調換鋼珠或曲軸,和補足鋼珠。 |
||
踏動時,機身震動很大 |
1.機頭未放好,機架未放平。 |
放正機頭,墊平機架。 |
|
2.邊腳螺釘鬆動。 |
把螺釘旋緊。 |
||
配了零件後,發現機器轉動重和聲音大。 |
修配的零件不符合要求,或裝配不當。 |
另換標准的零件或將修配的零件拆下修正後,重新裝配。 |
|
轉動不靈活 |
1.機器經久不用,被油垢垃圾積住。 |
把各轉動部分加入少量汽油,踏動機器數分鐘,再加入縫紉機油,使其潤滑。 |
|
2.皮帶過緊。 |
放長皮帶長度。 |
||
3.梭床內留有線頭、布絨、垃圾 |
放下梭床,清除垃圾和線頭。 |
||
時轉時不轉.有時上輪空轉 |
皮帶太長、離合螺釘未旋緊。 |
減短或調換皮帶,旋緊離合螺釘。 |
|
機頭聲音大 |
1.梭床內和送布牙上有垃圾。 |
拆下梭床清除垃圾。 |
|
2.梭床未裝好 |
按照40、41頁梭床的裝卸校正。 |
||
3.各轉動部分螺釘已鬆動。 |
旋緊和校正鬆動處。 |
第六部分 故障
一般故障發生原因和處理方法
縫紉時,往往由於操作和保養不當。因此將會造成很多不同情況的故障,為了便於用者自己檢查和修理,當你碰到故障時,可按以下"機器故障及處理方法"查對處理。但當你還未搞清故障原因或自己還沒有掌握裝配修理的技術時,希你不要隨便拆裝和修理,最好及時將發生故障的縫紉機送往縫紉機修理站檢查修理,避免故障愈修愈大。
現將一般的故障和處理方法列表如下。-46
|
第六部分 |
故障 P.47~56 |
|
類別 |
故障情況 |
可能發生的原因 |
處理方法 |
斷面線 |
初學時最會發生的斷線 |
1.穿線次序搞錯 |
按照28頁穿面線步驟重穿。 |
2.上輪倒轉 |
多練習踏空機掌握朝自己方向轉動。 |
||
第一針斷線,斷線時,面線成直線狀 |
線頭未放好或面線太緊 |
把線頭壓入壓腳缺口下的右後方,并旋鬆夾線螺母。或旋鬆挑線調節螺釘,將挑線簧調節圈向下扳動,減小挑線簧彈力。 |
|
急烈性斷線 |
1.線團太滿使線鬆下繞在插線釘上。 |
用新線團時,先繞一只梭心,使線團上的線減少些。 |
|
2.線太腐脆。 |
換用好線。 |
||
3.機針方向裝錯與壓腳相碰。 |
按照39頁裝卸機針正確裝配。 |
||
4.針眼粗糙,針已彎曲,針槽太淺或有毛刺。 |
調換新針。 |
||
斷線時線頭像剝皮狀 |
1.針眼太小或太鋒利、線太粗或粗細不勻。 |
調換新針和好線。 |
|
2.面線經過的部位太毛糙。 |
將面線經過的毛糙部位,用細鐵砂皮或粗布砂拉光滑。 |
||
斷線時發現面線有急烈性的波動 |
1.梭床未裝好,梭心套未裝上或裝得不好。 |
按照40、41頁梭床的裝卸和24、27頁裝卸梭心套正確校正。 |
|
2.梭皮折斷、梭皮螺釘旋毛或鬆出。 |
調換新梭皮,用細鐵砂皮砂光,旋緊梭心套上的梭皮螺釘。 |
||
3.擺梭尖頭及梭心套表面毛糙或已生銹。 |
用細鐵砂皮或粗布砂拉光滑。 |
||
4.梭門彈簧無彈力 |
把彈簧拉長些或調換新彈簧。 |
||
5.梭皮尾部沒有插入梭心套小孔內。 |
將梭皮放入梭心套小孔內,旋緊梭皮螺釘。 |
||
斷底線 |
普通的斷線 |
1.底線太緊、梭皮口太尖或毛糙、線太脆。 |
旋鬆梭皮螺釘,用鐵砂皮砂光,調換好線。 |
2.擺梭斷裂及大圓邊毛糙。 |
調換新擺梭,用細鐵砂皮砂光。 |
||
用手拉底線有鬆緊不勻的感覺。 |
1.梭心套圓,梭心扁歪。 |
調整圓正的。 |
|
2.底線繞得鬆亂不勻。 |
重繞、使底線整齊不亂。 |
||
3.梭心套裝入擺梭時梭心滑出。 |
按照24.25頁載缷梭心套正確裝置。 |
||
斷線不穩定,時斷時不斷,有時一齊斷。 |
1.送布牙太尖、太鋒利。 |
減輕壓腳壓力。 |
|
2.針板眼太毛。 |
用細鐵砂板砂光。 |
||
軋線 |
一般性軋線 |
1.上輪倒轉。 |
多練習踏空機。 |
2.面線及底線沒有被壓腳壓牢。 |
把面線和底線壓入壓腳缺口下的左後方。 |
||
吊不上底線 |
1.底線的線頭太短,沒有吊出針板上面。 |
把底線拉長些,再按照29頁將底線吊出針板上面。 |
|
2.底線的線頭夾在梭門中。 |
把梭心套取出重裝。 |
||
跳針 |
調換縫料時跳針 |
針、線、縫料的規格不相符。 |
按照23頁針、線、縫料的配合表校正。 |
縫薄料時跳針 |
針板眼太大。 |
調換新針板。 |
|
刺鏽時發現跳針 |
綳架太鬆或針太粗。 |
絞緊綳架,調換細針。 |
|
一般性跳針 |
1.機針彎曲、針鋒折斷、針槽太淺、針眼歪斜。 |
調換新針。 |
|
2.挑線簧彈力太强。 |
旋鬆挑線調節螺釘,將挑線簧調節圈向下板動,減弱彈力。 |
||
3.壓腳未裝好。 |
調整壓腳位置。 |
||
針杆搖動 |
針杆及車殼上的針杆孔磨損。 |
調換針杆或鑲配車殼針孔軸套。 |
|
擺梭搖動 |
擺梭,梭床圈磨損。 |
調換擺梭及梭床圈。 |
|
一針也不能縫紉 |
1.機針未裝好及針杆裝得過高或過低。 |
按照39頁裝缷機針進行校正。調整針杆位置。 |
|
2.擺梭鈎線尖頭磨損或折斷。 |
調換新擺梭。 |
||
斷針 |
調換縫料時斷針 |
1.針、線、縫料的規格不相符。 |
按照23頁針、線、縫料的配合表進行校正。 |
2.縫料的厚度不勻。 |
在縫紉時,從薄到厚應慢一些。 |
||
連續性斷針 |
針與針板眼未對正。 |
試驗校正或調換針板和機針,然後再校正。 |
|
裝拆梭床後斷針 |
梭床未裝好。 |
按照40.41頁梭床的裝卸進行校正。 |
|
一般性斷針 |
1.機針未裝好或針已彎曲。 |
按照39頁裝卸機針進行校正,或調換新針。 |
|
2.針杆、車殼針杆孔磨損。 |
調換針杆或鑲配車殼針杆孔軸套。 |
||
3.針細、縫料厚。 |
換粗針。 |
||
起步時縫紉時斷針 |
拉縫線時,用力過大。 |
輕拉。 |
|
中途時斷針 |
助拉縫料時,用力太大。 |
拉動縫料的助力要均勻自然。 |
|
換了壓腳後斷針 |
壓腳螺釘未旋緊或針與壓腳孔的中心未對正。 |
旋緊壓腳螺釘,校正壓腳。 |
|
面線鬆 |
面線浮飄、縫料下面有小線圈 |
1.夾線板太鬆或內有垃圾。 |
旋緊夾線螺母,清除垃圾。 |
2.挑線簧彈力弱。 |
旋鬆挑線調節螺釘、將挑線簧調節圈向上板動、增強彈力。 |
||
3.線未嵌入夾線板。 |
把線嵌入夾線板。 |
||
底線成一直線,縫料下面露出面線。 |
底線太緊或太粗。 |
旋鬆梭皮螺釘,調換細線。 |
|
底線鬆 |
底線露在縫料的上面,面線成直線狀。 |
1.底線太鬆或太細。 |
旋緊梭心套上梭皮螺釘,將底線調換與面線同樣的線。 |
2.底線未經過梭皮或梭皮內積有垃圾。 |
按照26頁將梭心重穿。清除垃圾。 |
||
同時線鬆 |
有時面線鬆,有時底線鬆,鬆緊不定。 |
1.梭心扁歪或梭心套已生銹。 |
調換圓正的梭心,在梭心套表面加注縫紉機油,并用粗布擦光去銹。 |
2.縫線的粗細不勻。 |
調換均勻的縫線。 |
||
針迹方面 |
1.針迹長短不適合 |
針距螺釘太高或太低。 |
按照33頁調節針迹距離的長短重新調節。 |
2.針迹時長時短 |
壓腳的壓力太輕 |
旋緊調壓螺釘,增加壓腳的壓力。 |
|
3.縫薄料時針迹歪斜形 |
線太粗 |
按照針、線與縫料配合表選用。 |
|
4.縫料的背面出現一格一格的咬破現象和抽絲現象。 |
針鋒遲鈍,壓腳的壓力太强。 |
調換新針,減輕壓腳的壓力。 |
|
縫料方面 |
縫料不向前走 |
送布牙低落 |
族鬆抬牙曲柄上的螺釘,抬高送在牙。 |
縫料皺縮 |
底線與面線太緊、線太粗太硬。 |
按照31、32頁常見的底線和面線及鬆緊調節法正確調節,調換細軟的線。 |
|
壓腳壓力太緊。 |
減輕壓腳的壓力。 |
||
縫件來回走 |
送布牙太高。 |
旋鬆抬牙曲柄上的螺釘,降低送布牙。 |
|
不規則斜走 |
送布牙傳動部位螺釘。 |
旋緊送在牙傳動部位螺釘。 |
老式縫紉機故障維修
跳線
故障特徵 |
產品原因 |
處理方法 |
引不上底線。 |
梭線太短、梭線夾於梭門、機針太高,擺梭無法勾住線環。 |
拉長梭線、檢查底線是否被卡住,並排除之。針杆連接軸堅固螺釘鬆動針杆上移,應下調針杆,重新對針,擰緊緊固螺釘。 |
針杆竄動 |
針杆孔、針杆磨損、針杆連接紮螺釘鬆動,針杆位移。 |
調換針杆套,或選配新針杆、重新對針;並擰緊緊定螺釘。 |
過若干針跳一針線。 |
擺梭磨損,擺梭尖太鈍、縫紉機針太高或過低。 |
換擺梭、調整針杆高度或機針高度,重新對針。 |
連續跳線或一針也不能縫。 |
機針品質差或機針彎曲不能正常產生線環。縫紉機針太高,勾不住線環,縫料縫線機針三者配合不當。長期使用擺梭,擺床等零部件嚴重磨損或折。 |
更換合格機針或校直機針。調整針杆或縫紉機針高度。一般情況下可更換擺梭或梭床,必要時進行大修。 |
縫薄不跳線,縫厚跳線。 |
壓腳壓力不夠、縫紉機針太細、勾線機構等零件嚴重磨損。 |
調整壓腳壓力、換機針、更換零件,進行修理。 |
縫厚跳線,縫薄跳線。 |
針板的容針孔磨損過大、縫紉機針太粗、壓腳底部磨損,或壓腳壓力過小。 |
更換針板、換細針、換壓腳,換壓腳,或調整壓腳壓力。 |
送料、線跡方面的故障
類別 |
故障特徵 |
產品原因 |
處理方法 |
送料方面的故障 |
縫料起皺。 |
機針斷尖、底線張力過大、差動機構調整不當。 |
更換新縫紉機針,旋松梭心簧螺釘,重新調整差動機構。 |
縫料下麵被“啃破”形成格齒痕。 |
送布牙齒尖太銳,壓腳壓力太大。 |
可用油石修磨齒尖,旋松調壓螺釘。 |
|
縫料下面有線毛縫紉時突突打斷纖維的聲音。 |
機針斷尖或過鈍。 |
更換縫紉機針。 |
|
縫料停滯不前。 |
送布牙太低,壓腳壓力過大。 |
抬高送布牙,旋緊調壓螺釘。 |
|
縫料來回走。 |
送布牙太高。 |
調整送布牙。 |
|
縫物倒退不能縫。 |
送布凸輪移位。 |
調整送布凸輪位置。 |
|
縫料不規則地斜走。 |
送布牙裝歪或送布牙螺絲鬆動。 |
校正送布牙並擰緊螺釘。 |
|
線跡方面的故障 |
面線呈飄浮狀。 |
夾線器壓力過小。 |
旋緊夾線,增大棉線張力。 |
底線呈飄浮狀。 |
梭心簧太松。 |
旋緊梭心簧螺絲,增大底線張力。 |
|
針距時長時短。 |
壓腳壓力太小。 |
旋緊調壓螺釘。 |
|
縫料下面每針都有線套出現呈毛巾線套狀。 |
送布與挑線動作不合,送布動作快。 |
調整送布凸輪螺釘,使送布與挑線動作諧調一致。 |
運轉方面的故障
故障特徵 |
產品原因 |
處理方法 |
機頭轉動沉滯。 |
加錯了潤滑油,特別是加注了植物油。梭床內污垢太多,連杆螺釘,圓錐螺絲裝得過緊。 |
用煤油沖洗後,重新加注縫紉機油。清洗梭床,調松螺絲,保證一定的間隙。 |
送轉時,半圈沉滯,半圈輕滑或每轉一圈有一個沉滯點。 |
梭床內輪有線頭運轉時不僅半圈沉滯而且伴有劇烈的抖動和噪音。送布牙位置偏高或齒縫內積聚污垢,使送布牙上升時與針板相碰。 |
處理方法:清理梭床,並加注少許縫紉機油。清洗或調低送布牙。更換或校直針杆。 |
機頭被卡住不能動。 |
送布牙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後,碰針板。針杆安裝位置太高,針夾碰機殼。 |
調整送布牙的位置,重新對針,調整針杆高度。 |
噪音來自針機構。 |
針杆、針杆套,小連杆等磨損送動過大。小連杆螺絲針杆曲柄螺絲鬆動。 |
更換新件,旋緊。 |
噪音來自送料機構。 |
大尖頂園錐螺絲磨損或鬆動,送布牙碰針板,針距調節機構鬆動。 |
研磨或重新調整,重新調整,重新調整或旋緊螺絲。 |
噪音來自擺梭機構。 |
擺梭和梭床磨損致使間隙大,擺梭與擺梭托出現間隙過大,產生衝擊。 |
更換新件,調整或更換新件。 |
一般噪音。 |
上軸、下軸及軸套磨損,致使上下產生竄動,機器缺油。 |
更換新件,或調整上下軸平面的間隙,注意保養,按時加油。 |
斷針
故障特徵 |
產品原因 |
處理方法 |
縫厚料斷針。 |
機針過細或彎曲,縫料厚度不均,針杆竄動過大。 |
換新粗針,適應放慢縫速並用手幫助送料,換新針杆或針杆套。 |
短針距不斷針,長針距斷針。 |
送布牙動作滯後、送布牙不合格,機針碰送布牙後端而斷針。 |
處理方法:應調整送布凸輪的定位,適當縮短針距或換新送布牙。 |
縫紉機針斷在針板下麵。 |
機針位置偏低,機針碰擺梭,梭床沒裝好,擺梭尖碰機針,擺梭托與機針端兩面隙過小或過大,擺梭托碰針或失去護針作用。 |
調整針杆或機針的位置,重新裝擺梭,調整擺梭托與機針的端面間隙。 |
縫紉機針斷在針板上面。 |
手拉縫料過猛,致使機針彎曲,壓腳螺釘鬆動,致使壓腳歪斜碰機針,送布凸輪位移致使縫料拉斷機針,縫料中有硬物使機針碰斷。 |
處理方法:加強操作練習,調正壓腳擰緊螺釘,調整送布凸輪螺釘位置。 |
斷線
故障特徵 |
產品原因 |
處理方法 |
第一針斷線,斷線頭呈切割狀。 |
機針縫紉裝反或機針沒有裝足,致使縫紉機針太低。縫料偏硬,縫紉機針偏細或壓腳壓力過大。 |
檢查機針的安裝和針杆連接軸螺釘是否鬆動。更換機針或調整壓腳壓力。 |
縫線在斷頭兩端呈捲曲狀,並帶有短須。 |
夾線過緊或縫線在縫紉時發生拌繞。縫線被擺梭擠入梭床導向槽。縫線腐脆易打結,品質差,過線部位有毛刺。 |
調換夾線片壓力並檢查過線線路排除拌繞。檢查擺梭的磨損情況,必要時,更換擺梭。砂光過線部位,更換縫線。 |
縫料下部積線重,無法形成針距而斷線,斷線頭馬尾狀。 |
送布牙過低,縫料停止不前積線過多而斷。送布與線步調不合被紮斷。壓腳,機針鬆動,阻礙縫料運行。 |
處理方法:抬高送布牙、調整送布凸輪定位角度、緊固壓腳和機針螺釘。 |
縫紉中突然斷線,面線有曲狀波動。 |
梭床位置沒裝好面線軋入梭床。梭心套末鎖緊或縫紉中突然移位。擺梭品質差梭心簧過長或心套橢圓。 |
重新調整梭床位置、重新安裝梭、心套換擺梭。 |
縫紉中突然斷底線。梭心套不合格,內徑橢園。 |
梭心套不合格,內徑橢園,致使梭心轉動失靈。梭心簧螺釘擰得過緊,使梭皮壓力太小。梭心繞線過滿或過於鬆散雜亂。底線腐脆,有結頭,使底心無法通過梭心簧。 |
更換梭心套、旋松梭心簧螺釘、重繞梭心線、更換底線。 |